在线观看日本免费A,日本a一级大片久久,天天免费在线视频网,亚洲国产最新

    1. <address id="3bgc5"></address>
    2. <tt id="3bgc5"></tt>

      
      
      1. <legend id="3bgc5"></legend>
        您的位置:陽谷信息港 » 陽谷新聞 » 正文

        紅色蕉城丨建黨百年,我們從蕉城再出發(fā),開啟那段崢嶸歲月的紅色記憶

        信息來源:騰訊新聞     時間:2021/6/26 20:40:00     閱覽:213人次
        1921——2021
                   
          建黨100周年

        2021年,
                   
          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華誕。
                   
          百年風華正茂,
                   
          百年初心依舊。
                   
          蕉城區(qū)有著深厚的紅色歷史底蘊,葉飛、阮英平、曾志、顏阿蘭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輩曾在這里從事過革命實踐,留下諸多動人的革命故事、革命遺址……
                   
          讓我們在這特殊的一年,
                   
          重溫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
                   
          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
                   
          感知革命老區(qū)的巨大變化,
                   
          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幸福。
                   
          蔡威事跡展陳館

        蔡威同志是鄂豫皖蘇區(qū)和紅四方面軍無線電通信和技術偵察工作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其“紅色電波”技偵工作對中國革命勝利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蔡威
                   
          早在大革命時期參加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在他死后長達一個多的世紀里,他的后人苦苦追尋他的蹤跡,均無所獲。機緣巧合中,家族的一把祖?zhèn)髑鄤α撩髁怂纳矸荨④娦煜蚯案叨荣潛P他為黨為人民的事業(yè)鞠躬盡瘁的一生,譽之為"無名英雄"。

        發(fā)報機

        部分記錄蔡威事跡的書籍和影像資料
                   
          蔡威事跡展陳館環(huán)境寧靜、優(yōu)雅。目前,館舍由蔡氏家廟附屬建筑區(qū)和蔡威故居(展陳館區(qū))兩部分組成。

        蔡威雕像
                   
          蔡氏家廟附屬建筑區(qū)有保存完好的照墻、洋池(包括壁水橋)、儀門等,展陳館區(qū)設有蔡威事跡展示陳列室、多媒體播放室、接待室、辦公室等。

        明倫堂——鄭長璋事跡展陳室

        明倫堂,閩東第一位共產(chǎn)黨員——鄭長璋同志開展革命運動的地方。位于寧德市蕉城區(qū)城關學前路,始建于南宋,是寧德文廟遺址。

        鄭長璋雕像
                   
          鄭長璋事跡展陳室集中收藏有關鄭長璋烈士事跡圖畫15張、書籍100余冊,以及生前使用的皮箱等實物,F(xiàn)為蕉城區(qū)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國學教育示范基地。
                   
          寧德國共談判舊址

        天后宮

        霍童鎮(zhèn)文昌閣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蕉城區(qū)內(nèi)有兩處國共談判舊址,分別是位于城區(qū)福山街尾的天后宮和位于霍童鎮(zhèn)的文昌閣。
                   
          1937年8月下旬, 閩東國共關于"停止內(nèi)戰(zhàn)合作抗日的協(xié)議"的和談第一次談判在霍童文昌閣舉行。談判沒有結果。

        天后宮正殿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當年10月,雙方又于寧德縣城東門外天后宮舉行了國共第二次談判,黃蘇仍然沒有放棄收編紅軍游擊隊的意圖,談判仍無結果。當年11月,中共閩東特委派阮英平為代表到天后宮和黃蘇舉行了國共第三次談判,雙方談判分歧較大,談判再次中斷。

        國共和談紀念碑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不久,談判地點移向福州,葉飛、許威偕同顧玉良往福州與陳儀直接談判。國民黨當局迫于抗戰(zhàn)高潮的形勢,終于達成"停止內(nèi)戰(zhàn)合作抗日的協(xié)議"。
                   
          新四軍六團寧德留守處舊址

        該遺址位于蕉城碧山街林氏宗祠。
                   
          1938年3月設立的新四軍六團寧德留守處,主任范式人,秘書長郭文煥。1938年3月16日,國民黨省保安第二旅李樹棠部突襲留守處,警衛(wèi)排長石頭弟和宗漢兩個中彈犧牲,秘書長郭丈煥等52人被逮捕,史稱“寧德事件”。經(jīng)我黨抗議,及范式人等同志奔走斗爭,被捕人員才全部獲釋,5月,多數(shù)同志北上參加新四軍軍部特務營。林氏祠堂進駐新四軍六團留守處,雖然時間短,但當時在蕉城影響很大。解放后范式人同志題字,豎立了留守處紀念牌,1992年, 該祠堂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都百克醫(yī)院
                   
          百克醫(yī)院舊址

        百克醫(yī)院遺址位于三都島鎮(zhèn)政府大院內(nèi),建筑物為兩層磚木結構西洋式建筑風格。
                   
          1932年5月,中共福州市委派地下黨員丁立山到此,以開設“百克醫(yī)院”為掩護建立海上秘密交通站,配合七都地下交通站為閩東蘇區(qū)輸送大批軍需物資,并作為閩東蘇區(qū)與福州黨組織的聯(lián)系樞紐。

        百克醫(yī)院地下交通站遺址
                   
          1934年3月,中共福建臨時省委遭敵人破壞,省委書記陳之樞叛變。同年5月初,陳之樞以省委名義發(fā)電報命葉飛返回省委。葉飛在返回途中經(jīng)過“百克醫(yī)院”,獲知實情,當即切斷閩東各縣黨組織與福州的聯(lián)系,在關鍵時刻保護了閩東黨組織。

        葉飛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百克醫(yī)院革命舊址在二次國內(nèi)戰(zhàn)爭時期留下了無數(shù)革命先輩的足跡,保存有大量紅色革命遺產(chǎn),2011年被區(qū)關工委、區(qū)文明辦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霍童支提寺——閩東紅軍獨立師成立地

        支提寺是華藏寺(原為華嚴寺)的俗稱,1934年9月,開國上將葉飛領導中國工農(nóng)紅軍閩東紅軍獨立師在這里宣布成立。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閩東紅軍獨立師”奉命北上,轉戰(zhàn)于蘇皖浙地區(qū),成為新四軍的主力部隊之一,“革命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中以郭建光為首的那“十八棵青松”,出自這只英雄的部隊,閩東紅軍獨立師誕生地支提寺后被譽為“蘆蕩火種”發(fā)祥地。

        1983年4月,支提寺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全國佛教重點寺院。1985年10月經(jīng)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加強對其保護和開發(fā)。
                   
          霍童桃花溪——閩東紅軍獨立師整編集結地

        為了革命,桃花溪人用鮮血和生命捍衛(wèi)了紅色政權。從1931年到1949年,桃花溪村歷經(jīng)國民黨軍隊、地方保安團、反動民團的數(shù)次圍剿, 7個自然村變成“無人村”,有126人參加革命,在各次戰(zhàn)斗中犧牲以及被敵人慘殺的群眾共有37人,現(xiàn)評定為烈士的有13人、“革命五老”57人。

        周思穎 攝
                   
          直到今天,桃花溪還保留了一個獨有的習俗,那就是在農(nóng)歷五月廿三日這一天,村民絕不操辦喜事。因為這一天,桃花溪人為了守護紅軍,13人被反動民團殺害。

        桃花溪人民為革命事業(yè)不畏艱難,不怕流血,前仆后繼,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閩東革命的壯麗篇章,更贏得了“十八年紅旗不倒”的贊譽。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這里還是閩東紅軍獨立師的誕生地、閩東游擊隊整編北上抗日的集結地。此外,也是沙家浜的發(fā)源地。
                   
          虎貝百丈巖——閩東紅軍獨立師九壯士犧牲地

        百丈巖
                   
          “百丈巖”,又稱袈裟巖,位于虎貝鎮(zhèn)境內(nèi),因巖壁高達百余丈而得名。1936年10月的一天,百丈巖戰(zhàn)斗打響!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閩東特委組織部長阮英平率領閩東紅軍獨立師第三縱隊約120人在寧德縣虎貝鄉(xiāng)(現(xiàn)蕉城區(qū)虎貝鎮(zhèn))東源村遭國民黨福建保安團3個連的包圍。第2支隊長阮吳近(又名阮吳潤)率20余名戰(zhàn)士掩護部隊突圍,在百丈巖與敵激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最后剩下阮吳近等九名戰(zhàn)士被敵人逼到百丈巖的邊沿,縱身跳崖,壯烈犧牲,譽稱“閩東狼牙山九壯士”。

        百丈巖九壯士塑像

        “百丈英風”摩崖石刻
                   
          為緬懷九壯士的英勇事跡,1993年,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葉飛專門題寫“百丈英風”,現(xiàn)百丈崖留有“百丈英風”摩崖石刻。
                   
          虎貝梅鶴村、文峰村——閩東紅軍獨立師北上抗日整訓遺址

        閩東紅軍獨立師北上抗日石堂整訓遺址位于虎貝鎮(zhèn)梅鶴村、文峰村,距寧德市區(qū)約51公里。
                   
          1937年12月,為了提高政治、軍事素質,給北上抗日作準備,改編不久的紅軍游擊隊全數(shù)移駐虎貝石堂進行整訓。一營、三營駐扎在黃厝村(今文峰村),二營駐扎在林厝村(今梅鶴村),團部設在黃厝村。石堂整訓歷時2個月,期間正值春節(jié),群眾特意提著米粿、番薯粉、黃豆等到營地慰問子弟兵,以表達對這支即將北上抗日隊伍的厚愛。2月上旬,部隊又移駐屏南雙溪、棠口,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
                   
          虎貝那羅寺——閩東游擊大隊成立

        閩東游擊大隊成立地遺址位于虎貝鎮(zhèn)那羅寺。那羅寺在巖窟之中,始建于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1996年重建,現(xiàn)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47年5月底,閩浙贛游擊縱隊第二大隊轉戰(zhàn)閩東地區(qū),在寧德虎貝中洋里村與黃垂明率領的游擊隊以及阮伯琪策動的福安趙祥榮起義隊伍在虎貝中洋里村會合。6月,3支隊伍共160人集中開往那羅寺整編,宣布成立閩東游擊大隊。閩東游擊大隊成立后,接連攻打了七都、霍童、虎貝、洋中等鄉(xiāng)公所,收繳了一批武器。短短幾個月,寧德的革命斗爭出現(xiàn)了嶄新的局面。
                   
          霍童坑頭村——寧德縣蘇維埃政府的誕生地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霍童坑頭村被譽為寧德的“紅色瑞金”,這里不僅是寧德縣蘇維埃政府的誕生地,也是閩東革命的搖籃。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近年來,在各級的扶持下,坑頭村通過“紅色領航、綠色發(fā)展”,逐步完善了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展現(xiàn)了一個集紅色旅游、生態(tài)觀光、茶葉采摘體驗為一體的老區(qū)村新風貌。
                   
          霍童宏街宮——“霍童農(nóng)民暴動”舊址

        霍童鎮(zhèn)宏街宮,是閩東黨史上著名的“霍童農(nóng)民暴動”舊址,打響了寧德縣工農(nóng)武裝斗爭的第一槍。

        1933年5月,中共寧德特支、霍童區(qū)委決定發(fā)起農(nóng)民武裝暴動。5月28日,葉飛、顏阿蘭率領50多名工農(nóng)自衛(wèi)隊員一舉攻下霍童民團團部宏街宮,繳獲26支槍和一批彈藥,取得武裝暴動的全面勝利。
                   
          洋中親母嶺戰(zhàn)役

        親母嶺,在洋中鎮(zhèn)邑堡村村界,兩山夾峙之處。相傳,曾有親家母面對面喊話,走親戚卻走了半天,故名“親母嶺”,而這里就是著名親母嶺戰(zhàn)役發(fā)生地。
                   
          據(jù)記載,閩東紅軍獨立師在親母嶺戰(zhàn)役中打得干凈利索,消滅敵人之多,自身損失之小,在三年游擊戰(zhàn)爭時期實屬罕見。這次戰(zhàn)役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當局,迫使他們接受了中共閩東特委提出的“停止內(nèi)戰(zhàn),合作抗日”的談判要求。因此,親母嶺戰(zhàn)役也成了閩東三年游擊戰(zhàn)爭的最后一戰(zhàn)。
                   
          赤溪鎮(zhèn)陽谷村——中央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與閩東紅軍獨立二團會師地

        赤溪鎮(zhèn)陽谷村,是中央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與閩東紅軍獨立二團會師地。
                   
          1934年8月,中央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軍團長尋淮洲、政治部主任劉英、政治委員樂少華、參謀長栗裕)從江西瑞金出發(fā)進入福建,8月21日9時許抵達蕉城區(qū)赤溪鎮(zhèn)陽谷村,與葉飛、詹如柏等人率領的閩東紅軍獨立二團在陽谷村(陽谷宮附近)勝利會師。此次會師, 尋淮洲等人傳達了黨中央重要指示,對閩東黨政軍的建設提出寶貴意見,推動了閩東革命形勢的發(fā)展。葉飛也作了閩東特委擬建獨立師等問題匯報。先遣隊留下300多名傷病戰(zhàn)士傷愈后,大多數(shù)成了閩東紅軍獨立師的骨干,先遣隊留下了百來支槍大大改善了閩東工農(nóng)紅軍的裝備。根據(jù)先遣隊建議及閩東革命形勢的發(fā)展,成立了閩東紅軍獨立師?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閩東紅軍獨立師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1938年,投入北上前線,參加抗日戰(zhàn)爭。因時過境遷,原會師舊址未得到很好的保護,為牢記先輩奮斗歷史,緬懷先烈的不朽功勛和苦難輝煌歲月,紀念先譴隊與閩東紅軍在陽谷村勝利會師,福建省武警總隊與赤溪鎮(zhèn)人民政府在陽谷村會師舊址建設了一座會師公園。
                   
          洋中九斗丘——中共閩東地委誕生地

        在蕉城區(qū)洋中鎮(zhèn)芹嶼村有一處叫九斗丘的地方,它不僅是畬族將軍雷應清和胡布福將軍的故鄉(xiāng),它還是中共閩東地委的誕生搖籃。1947年9月,中共閩東地委在這里宣布成立,開啟了領導閩東人民謀求當家作主、開展轟轟烈烈革命斗爭的序幕,推動著解放戰(zhàn)爭的進程。
                   
          來一場有意義的紅色旅游
                   
          前往革命紀念地看看
                   
          避開擁擠的熱門景點
                   
          回顧歷史、緬懷先烈
                   
          ·End·
                   
          責任編輯丨雷美玲
                   
          值班主任丨林翠慧

        相關文章

        網(wǎng)友評論

        評論加載中...
        贊助商推廣鏈接
        贊助商推廣鏈接
        發(fā)布信息 - 用戶注冊 - 在線投稿 - 廣告投放 - 留言反饋
        Copyright ©  yanggu.tv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