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日本免费A,日本a一级大片久久,天天免费在线视频网,亚洲国产最新

    1. <address id="3bgc5"></address>
    2. <tt id="3bgc5"></tt>

      
      
      1. <legend id="3bgc5"></legend>
        您的位置:陽谷信息港 » 陽谷新聞 » 正文

        管仲管理齊國的方法

        信息來源:騰訊新聞     時間:2021/7/9 7:25:00     閱覽:111人次
        《管晏1列傳》節(jié)選
                   
          司馬遷
                   
          管仲既2任政相齊3,以4區(qū)區(qū)5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6,富國彊7兵,與俗同好惡。
                   
          【注釋】
                   
          1 管晏:即管仲和晏嬰。《管晏列傳》是管仲、晏嬰兩人的合傳。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號“敬”,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思想家,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霸主。晏嬰:即晏子,名嬰,字仲,謚號“平”,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外交家。
                   
          2 既:已經。
                   
          3 任政相齊:執(zhí)政,擔任齊國的宰相。
                   
          4 以:憑借。
                   
          5 區(qū)區(qū):小,微不足道。
                   
          6 通貨積財:流通商貨,積累財富。
                   
          7 彊:通“強”。
                   
          故其稱1曰:“倉廩2實3而知禮節(jié)4,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5度6則六親7固。四維8不張9,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10原11,令順民心!
                   
          【注釋】
                   
          1 稱:述說。
                   
          2 倉廩(lǐn):儲藏米谷的地方,泛指倉庫。
                   
          3 實:充滿,充實。
                   
          4 禮節(jié):禮儀規(guī)矩。
                   
          5 服:遵從,遵守。
                   
          6 度:法制,法度。
                   
          7 六親:人們對六親的概念不統一,一般認為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等相較來說關系更近的人。
                   
          8 四維:指禮、義、廉、恥四個維系社會穩(wěn)定的道德準則的綱要。
                   
          9 張:提倡。
                   
          10 之:往,去。
                   
          11 原:原野,平地。

        故論卑1而易行2。俗3之所欲,因而4予之;俗之所否5,因而去6之。
                   
          【注釋】
                   
          1 論卑:政令簡單,容易理解。卑:低下,這里指政令符合下情,不唱高調。
                   
          2 易行:容易推行。
                   
          3 俗:世俗的人們,人民大眾。
                   
          4 因而:連詞,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結果。
                   
          5 否:否定,排斥。
                   
          6 去:廢棄,廢除。
                   
          其為政也,善因1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2,慎權衡3。桓公實怒少姬4,南襲蔡5,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6不入貢于周室。
                   
          【注釋】
                   
          1 因:順應,順勢。
                   
          2 貴輕重:一說指重視經濟,也有人認為是指重視事情的主次。
                   
          3 慎權衡:一種觀點認為,這里說的是重視對度量衡的監(jiān)管,另一種觀點認為,這里說的是小心地權衡利弊得失。
                   
          4 少姬:指齊桓公的夫人蔡姬。蔡姬,蔡國的公主,深受齊桓公喜愛。一次齊桓公與蔡姬乘船游玩,蔡姬故意搖船戲耍齊桓公。齊桓公在船上心生畏懼,屢次制止蔡姬,蔡姬不聽,齊桓公一怒之下,將蔡姬遣回蔡國。蔡國見此也非常生氣,又把蔡姬嫁給了其他人。齊桓公以蔡國私自將蔡姬嫁給他人為由,發(fā)兵攻打蔡國。事見《左傳·僖公三年》。
                   
          5 蔡:武王克商后,將他的五弟分封到蔡(今河南上蔡),建立蔡國。春秋時期,蔡國曾被楚國所滅,幾年后復國,并協助吳國攻打楚國。不久之后,在楚國的威脅下,蔡國被迫遷都州來(今安徽鳳臺),稱下蔡。但幾十年后,蔡國還是被楚國消滅。
                   
          6 包茅:南方產的一種茅草,用于過濾酒。楚國長期向周王進貢包茅,但春秋時期有很長時間沒有進貢。當時齊國擊潰蔡國,順勢進攻楚國,本來沒有正當理由。管仲重提進貢包茅這件事,以此作為齊國進攻楚國的理由。

        桓公實北征山戎1,而管仲因而令燕2修召公3之政。于柯4之會,桓公欲背曹沫5之約,管仲因而信6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7之為取,政之寶也。”
                   
          【注釋】
                   
          1 山戎:先秦時期位于北方的一支強大的少數民族。
                   
          2 燕:武王克商后封召公奭(shì )于燕,由召公奭的兒子管理,建立燕國,國都在薊(今北京市西南)。春秋時期,山戎憑借武力常常侵犯燕國,燕國被迫遷都臨易(在今河北容城),后來在齊國的幫助下擊退山戎,燕國才得以將國都遷回薊。
                   
          3 召公:召公奭,姬姓,名奭,因采邑于召(今陜西岐山西南),世稱召公。召公奭輔佐周武王克商建周,后來又長期輔佐周成王、周康王,為西周的統治貢獻很大,被后世視為賢臣的代表。
                   
          4 柯:柯邑,地名,在今山東陽谷東北?乱卦瓕傩l(wèi)國,后屬齊國。齊國與魯國曾在柯邑會盟,會盟時曹沬持匕首威脅齊桓公歸還齊國侵占的魯國土地。
                   
          5 曹沫:即曹沬,魯國大將。曹沬深得魯莊公喜愛,在與齊國交戰(zhàn)中,魯莊公任命曹沬為將,但曹沬與齊國交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魯國因此失去了不少土地。后來,魯國與齊國在柯邑會盟,曹沬持匕首威脅齊桓公歸還侵占的土地。
                   
          6 信:信守。
                   
          7 與:給予。
                   
          管仲富擬1于公室2,有三歸3、反坫4,齊人不以為侈5。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彊于諸侯。
                   
          【注釋】
                   
          1 擬:比擬,類比。
                   
          2 公室: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的家族,有時也指諸侯王國或政權。
                   
          3 三歸:一說指的是娶了三個妻子;也有的說指的是三處高臺;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三歸”說的是稅收,即齊桓公將公室應得的稅收賞給了管仲。
                   
          4 反坫(diàn):古時在堂中兩楹之間修筑的土臺,供諸侯會盟飲酒時放置酒杯。管仲只是齊國大臣,卻修筑了只有諸侯才能有的反坫,僭越了禮儀。
                   
          5 侈:過分。

        管仲執(zhí)掌齊國政事擔任齊國的宰相后,憑借齊國這片位于海邊的很小的地方,發(fā)展商業(yè)積累財富,富國強兵,與世俗保持相同的好惡。因此他的書中說:“糧倉充實了人們才會知道禮節(jié),衣食充足了人們才會知道榮辱,國君服從了法度,親人才會穩(wěn)固。禮、義、廉、恥不能得到提倡,國家就會滅亡。下命令就像水流向平原,命令順應民心!币虼怂恼罘舷虑槿菀淄菩。大眾所希望的,就會給他們;大眾厭惡的,就會為他們去除。
                   
          管仲處理政事,善于順勢讓禍事變成福事,將失敗轉化為成功。他重視事情的主次,權衡事情的利弊。齊桓公實際上惱怒蔡姬,向南進攻蔡國,管仲就順勢討伐楚國,責備楚國沒有按時進攻包茅。齊桓公實際北伐山戎,管仲就順勢讓燕國像當初召公做的那樣支持周室。在柯邑之盟中,齊桓公想違背與曹沬的約定,管仲就遵守它,諸侯因此都歸順了齊國。因此說:“知道給予就是索取,是執(zhí)政的法寶!
                   
          管仲的富有能夠與公室相比,有三處高臺還有只有諸侯能修筑的反坫,但齊國人并不認為過分。管仲死后,齊國遵行他的政策,很長時間都能在諸侯中稱強。

        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

        評論加載中...
        贊助商推廣鏈接
        贊助商推廣鏈接
        發(fā)布信息 - 用戶注冊 - 在線投稿 - 廣告投放 - 留言反饋
        Copyright ©  yanggu.tv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