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乾隆皇帝給武大郎立碑還給他平反”是假得不能再假的謠言
信息來源:網(wǎng)易 時間:2021/7/9 10:36:00 閱覽:180人次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世上悄然興起了一則“乾隆皇帝給武大郎立碑還給他平反”的謠言。
這是一則假得不能再假的謠言。
這則謠言的興起,可能與河北省清河縣城東四公里的武家那村有關(guān)。
據(jù)說,武家那村人是武大郎的后代。
不錯,這個“武大郎”就是《水滸傳》中被淫婦潘金蓮毒死的“武大郎”。
其證據(jù),說是1946年初,有一座無名大墓被盜墓賊掘開,里面里面除了楠木懸棺,無任何遺物存在。
也不知村里人以何為依據(jù),都一口咬定這就是“武大郎墓”。
1992年冬,武家那村武氏族人捐資重修“武大郎墓”。
據(jù)說,發(fā)現(xiàn)了一條完整小腿骨。
又據(jù)說,該腿骨交科學(xué)家嚴(yán)密測定、推算,“武大郎”生前身高至少180厘米。
不久,一則刷新人們認(rèn)知的“武大郎故事”新鮮出爐:
說武家那村的武大郎并非《水滸傳》中武大郎的矮窮矬形象,而是一個玉樹臨風(fēng)、高大英俊的大帥哥,原名叫武植,字田嶺東,小名叫武大郎,祖籍是山西晉陽郡人,元代由山西遷至河北清河武家那村。武植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經(jīng)過一番寒窗苦讀,高中進(jìn)士,當(dāng)上了陽谷縣縣令。為官期間,清廉開明。為百姓干了不少的實事。他的妻子潘金蓮也是一位出身名門的好姑娘,自小與武大郎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當(dāng)武大郎金榜題名,兩人就洞房花燭;楹蠓虺獘D隨,心心相印,羨煞旁人。
有趣的是,與武家那相距不到兩公里,就有一個黃金莊村。
所以,又有“據(jù)說”,說武家那村人武大郎的妻子潘氏金蓮就黃金莊村人。
其證據(jù)呢,據(jù)說是黃金莊《潘氏家譜》記載,說宋末就有姓潘人在黃金莊居住。黃金莊名字的來由,是因其地勢較高,從未受水患,并且土壤肥沃,是“黃金寶地”。
為什么武家那村人武大郎和黃金莊村人潘金蓮的美好姻緣被《水滸傳》如此丑化呢?
據(jù)說——還是據(jù)說,武大郎交友不慎,得罪了小人,被該小人四處宣揚(yáng)詆毀,文人施耐庵誤聽了其不實之辭,認(rèn)為情節(jié)精彩,就寫進(jìn)了自己的小說中。
1996年,武家那村武氏族人又重修了一遍“武植墓”,還籌資修建“武植祠”,以及穿廳、展室、圍墻、大門、甬道等等。
他們在墓前修建碑樓,并撰寫碑文如下:
“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裔胄,后徙清河縣孔宋莊(現(xiàn)名武家那)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jì)。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jìn)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xiāng)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jié)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數(shù)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為銘記焉!
這是一篇不倫不類的碑文,讀之莞爾。
為什么說它不倫不類?
您看它洋洋灑灑說了一大通,就是搞不清楚這個“武大郎”是生活在什么時代的人,生于何年?卒于何年?父為誰?母為誰?何年中的進(jìn)士?何人是他子孫?
這一大通東西實在是毫無來由。
如果按之前編排好的故事,把這個“武大郎”定位為明朝人,那您去查遍明代進(jìn)士,絕對查不出“武植”這個名字。
當(dāng)然,查宋朝的進(jìn)士名單也是沒有的。
而查《陽谷縣志》從宋朝到明朝的官吏,也從沒有姓“武”的人,更不用說什么“武植”了。
最打臉的是,小說《水滸傳》只交待了武大郎姓武,排行老大,故呼之武大郎或武大。
也就是說,“武大郎”只是一個諢號。
給武大郎起名字為“武植”的,是《金瓶梅》。
崇禎版《金瓶梅》第100回中寫:丫鬟小玉夜里見鬼去投胎,“又有一人,身軀矮小,面背青色,自言是武植”。
還有,關(guān)于潘金蓮,《水滸》第二十四回交待得清清楚楚:“那清河縣里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做潘金蓮!
注意了,“潘金蓮”是個“小名”,說白了,也是個諢號,或者說是個綽號。
蕭寶卷寵愛潘妃,為了討潘妃開心,用金條在宮中地上嵌出蓮花圖案,讓她在上面走。
潘妃走在金蓮上走得步步若蓮,艷名遠(yuǎn)播。
從此,人們就稱潘妃為潘金蓮。
南齊以后,民間多以“潘金蓮”一名為稱呼放蕩、奢侈的女人。
所以,《水滸》里“潘金蓮”的真名并不是“潘金蓮”,甚至可能也不姓潘。
把《水滸》里的“潘金蓮”的綽號寫成真實名字的,還是《金瓶梅》。
崇禎版《金瓶梅》第1回中寫:“過了幾時,媽媽果然叫媒人來,與大戶買了兩個使女,一個叫做潘金蓮,一個喚做白玉蓮。玉蓮年方二八,樂戶人家出身,生得白凈小巧。這潘金蓮卻是南門外潘裁的女兒,排行六姐。因他自幼生得有些姿色,纏得一雙好小腳兒,所以就叫金蓮!
看看,給武大郎和潘金蓮定下名字的人,是寫《金瓶梅》的蘭陵笑笑生,根本就不是施耐庵嘛。
武家那村人既然這么愛較真,可不是較真錯了嗎?
但為了證明這個“武植墓”埋的就是《水滸傳》里武大郎,武家那村武氏族人又不知從哪兒弄來一通殘碑,說是這是清乾隆年間的東西,上面原本有字的,大意是說: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二次下江南,途經(jīng)河北油坊,聞武植有墳無碑,口諭立碑于武植墓前,并植樹二百余。
這個殘碑讓人相當(dāng)無語。
首先更正一下,乾隆皇帝二次下江南的時間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并不是乾隆十六年(1751)。
其次,我想說的是,雖然乾隆皇帝為人也很無聊,但也不至于無聊到跑去給一個無功無德的立碑,還種樹,這都是什么事嘛。
好歹乾隆皇帝也是一國之主,每天有多少國家要事等著他去處理——他就算要忙中偷閑,也不是這種偷法。
當(dāng)然,乾隆六下江南是假不了的,但每次都是扈從千萬,排場鋪張,前鑼后鼓,轟轟烈烈,恨不得弄得地動山搖。
小說、戲文,以及影視劇里那種乾隆帶一兩個小太監(jiān)便衣打扮,潛入民間,訪察民情,順帶談個情、說個愛,打抱個不平,申張次正義,治貪官、懲惡棍,獎良民等等情節(jié),全是瞎掰。
所以,說乾隆下江南在清河縣油坊鎮(zhèn)傾聽街頭阿伯、賣菜大媽講武大郎故事,正義感上來,馬上立碑植樹,這種說法純屬胡編亂造。
但是,憑借這塊殘碑,還真是唬住了不少人。
本來,《清河縣志》自明朝嘉靖二十九年首次修志以來,先后七次重修,并沒有絲毫關(guān)于武大郎和潘金蓮的記載。
但是,就因為這塊碑,2009年新編的《清河縣志》開始收錄入了《武大郎與潘金蓮》,但還是將信將疑,將之編入第二十二編“文化”的條目里,歸于民間文學(xué)一類。
2009年年底,清河縣武植祠還請來了一個號稱“施耐庵的直系后人”的人。
補(bǔ)一句,盡管學(xué)術(shù)界大部分人把施耐庵看成是《水滸傳》作者,但是施耐庵到底有無其人,施耐庵到底是什么地方人,哪一個施耐庵是寫《水滸傳》的施耐庵,等等,目前的說法有多種,而每一種都各自有其出處和證據(jù),同時又存在空白、不足,各界學(xué)者們還在研究、考證。
魯迅先生就認(rèn)為,世間根本就沒施耐庵這一號人物。他老人家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斷語“疑施乃演為繁本者之托名”,認(rèn)為“施耐庵”這三個字,其實是明代的某書坊老板在將簡本《水滸》補(bǔ)充改造成繁本時,為了推廣書的銷量,胡亂編上去的。
也就是說,“施耐庵”,極有可能就是和“蘭陵笑笑生”、“西周生”等名字一樣,直接就是個筆名。
但是不管了,施勝辰就稱自己是施耐庵后人。
說起來,施勝辰也很有些來頭的,他是河北省廣宗縣周田莊人,任廣宗縣文化館副研究員,曾當(dāng)選縣政協(xié)委員、省政協(xié)委員。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畫院特聘畫家。終生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
接到武家那村人的邀請,施勝辰施施然地來了,為武植祠繪畫了武大郎和潘金蓮的畫像,并代表施耐庵寫下道歉詩“乞武潘在天之靈寬恕”,裱糊在武植祠墻上。
武大郎畫像的配詩為:
杜撰水滸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
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shù)百年。
累世因緣今終報,正容重塑展人間。
武氏祠堂斷公案,施姓欠賬施姓還。
潘金蓮畫像的配文是:
余曾敬繪武潘正傳十六幅,端懸于武氏祠壁為其平反冤假錯案,一白天下。然九泉武潘不恕吾族先人水滸傳中潑污之過,故唆使小鬼得遍姿去,余今重塑武潘正容,還其本來面目。愿乞武潘在天之靈寬恕。施氏焚香再拜。
這畫、這詩、這文,搞得煞有介事,跟真的似的。
但是,我要說,“乾隆皇帝給武大郎立碑平反”的故事是不存在的,而“施耐庵后人向武大郎后人道歉”,也只能是某些人為了某種目的而作出的表演秀。
相關(guān)文章
網(wǎng)友評論

贊助商推廣鏈接
半月談閱讀排行
- 陽谷縣人民政府關(guān)于防空防災(zāi)警報試鳴的公告
- 公費(fèi)!陽谷27人!_聊城市
- 縣政協(xié)視察陽谷縣中心醫(yī)院新院區(qū)建設(shè)情況
- 陽谷以“布”命名的大布鄉(xiāng)和大布村的來歷
- 1576套!陽谷2021年棚改清單!_改造
- 秋雨寒氣突襲陽谷!
- 陽谷家長速看!這筆費(fèi)用可全額退
- 聊城市陽谷縣人民法院最新發(fā)布!2021年第六批失信被執(zhí)行人
- 升了降了?陽谷縣最新房價!……_均價
- 陽谷:做實做細(xì)提級監(jiān)督 著力破除基層監(jiān)督難題
- 每人5000元!陽谷這些孩子有補(bǔ)助!
- 武松故里陽谷+東阿影視城至尊豪華2日游,夫妻同行僅需99元_新浪...
- 陽谷縣支行開展扶貧送溫暖活動
- 從鹽制品到鹽產(chǎn)業(yè) 探尋從歷史深處走來的陽谷鹽文化
- 山東陽谷壽張鎮(zhèn) 農(nóng)戶線上增收|陽谷|壽張鎮(zhèn)|農(nóng)戶_新浪新聞